39311235_10157686849874418_8996778448605151232_n.jpg

 

主講老師:Ramlan Sense

 

日期:2018/12/8~2018/12/9

今年多學了一個我未曾想過的武術,就是合氣道;但當然在學前就已經知道合氣道的大名,多年前家兄曾買了一本合氣道的科學,在我練了中國傳統武術多年後,對其中的內容多有感悟;而這次系統感謝多年的同好老友,台佑介紹的養神館體系,這個是由日本合氣道始祖:植芝盛平的門生塩田剛三所建立的合氣流派,保留了很多傳統的練法,就台佑所述,也是個操到出名的流派。

有機會再講,去學合氣道的確是個意外,而且不同體系的動作標準也有所不同,但即使如此,秉著祖師爺的教誨:尋師末若訪友妙,學習其它人的長處,化成自己的武術風格,本來就不是什麼壞事;再加上有不同的刺激,也許可以突破我現在的瓶頸。而在參加練習一陣子後,剛好也趕上了這次的講習,由馬來西亞遠道而來的Ramlan老師在目前我所在的養神館體系的本多老師的安排下,在十二月舉辦了這一場講習,兩天的內容都非常豐富,也讓我體會到千古武術本一家,很多東西是可以借鏡,甚至可以讓以前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楚,以下我就按這次講習的部份分成幾塊要點,一一記述並把我過去所學做個並列。

一:基本訓練

1.1 構え與結構:在第一天的講習中有提到構え,這個就是進合氣道的第一個重點,也就是基本架構,但這個基本架構老師都說很重要,為何?這個架構就是建立好身體的落位,去掉姿勢的破洞,從靜態的維持,到移動中都不能丟掉,但換成中國傳武竹的說法就是樁,樁是什麼,借用《岳家散手》(大展出版,王傑講授,2010, P216)對樁的定義:「所謂的樁乃是調校人體內在結構和精神意念而形成的特殊心身結構和關係。這種特殊的心身結構和關係具有引導勁力方向、分散勁力、聚合勁力和發放勁力的特殊作用。」因此這個架構之所以重要就是為了讓自己在做動作時要做的順的必備條件,一旦丟失,在後面的兩人對練中都可以發現效果減半,甚至變成都是單靠力量的情況。

1.2 臂力の養成 & 体の変更:這個動作就要在變化中保持上面所提的架勢要點,前手上舉不是真的用手力去抬,而是透過在移動的過程中,因為身體如火車移動,而手自然上穿,當對方在餵勁時,會感受到力量從肩膀上穿;而在這個移動中有個重點就是立身中正,緃軸不可變形,因為脊椎是引導力量的重點,一但歪曲,力量在運作就會中斷,身體會受到極大的負擔。結合上面的靜態,再來就是要在動態中保持,但我有時候也還是會不小心丟了這個重點,就會發現自己全身力量卡在自己身上送不出去。因此不論身體前進後退,旋轉,都不可丟去緃軸的中正,也不可因為多了手就要在手上用力,都會成為障礙。

1.3 步法:老師教了一個極為簡單的八個步法,左右各四個;在合氣道的移動中,有兩個目的,一就是閃過別人的攻擊線,再來就是到達正確的位置,何謂正確的位置,就是自己能輕易使用技術,而貫串這個就是間距:不可太遠,會變成打不到對方,打到了也是強弩之末,太近了又變得很難反應。這個訓練一定要兩人成對做,透過到位的比較,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做的適當

二:對練

2.1 放鬆放鬆再放鬆:大概這兩天最常被說的還是:relax/soft/slowly,這也是我有時在練自己武術沒做好的,就是會突然因為心理緊張或者太想作出效果,會造成用力過猛,不旦自己的架勢破壞了,力量出不來,也變得反應變化慢了一拍,但放鬆不等於軟,而是在前面所說,維持架勢下的情況接引,不然一旦對方的力量全部衝上身,也是無法反應的

2.2 練習與實際:通常在練習時,合氣道都是正面一劈,但這並非實際使用的情況,而是先透過這種約定接力,去感受接手的時機,同時保持由下而上的架勢,進而才能再靠著移動達到破勢的目的。

2.3 時機:最後一天講了短刀術,請這個有講到的就是時機,太早出手,會變成對方可以直接切下,太晚會擋不到,而如何要掌握這個時機,就是早一步聽到對方的意向,進而在他出手時,我後發先至;老師有請大家做一個實驗,受方把手指擺到離對方鼻尖一個指距處,而施方一但有動作時,受方立刻往前點;而施方要做的就是雙手自然垂下,左右一手去抓受方放在前方的手指,在不相等的距離下,卻常是施方先抓到受方的手指,原因為何?因為受方要先能接受到施方的動作,才能再反應出來,其實就被施方控制住結構了,同理,對應的過程,並不是我等對方出手再想反應,而是在他動手前知道意向,進而一出手就在對方的路徑上截斷。

2.4 刺皮不刺骨:同樣是時機題,不可以太早,而是要讓對方的力量進到發揮最大的距離前,我進手達到優勢位置,老師形容如有堵自己眼前的牆,在對方進入我這邊的牆前,我要出手迎之,而不能在他破壞後才進入,會變成我弱敵強

2.5 觀察:看對方時,不能看在他的拳上,而是留意他的肩胯所組成的四角形,兩人練習中,要一直注視在這塊,不能離開去追手,一旦失去了這個大局觀,就會因為追點來不及而做不出正確的反應

2.6找對的感覺:在上面所提的《岳家散手》同樣有提及,做的時候要去找對的感覺,一個不是靠手力,做起來不能感到費力的地方,書中也引用了鹽田剛三老師的話:「如果施展合氣道技法,需要用到很大的力量時,那就是自己所施展的技法不正確,認為是不自然的關係就對了。」

2.7 不是手,不要推:練習中老師常說:不要推,因為推了就費力了,而是要抓到對方的槓桿,將其串回,對方會感到體內如樑柱折斷,無力倒下,進而我才能去控制對方,而且一但用了手力,就破壞了前面講的結構,會感到力量全部回卡自身

2.8 控制:其實這個不能不說到沾黏了,控制不是本身去抓著對方,而是貼著對方,維持架勢,對方在不感到力量的情況下,其實已落入我方控制,我方一動,他便感到全身不由自主的破勢,又或者是他一動,沒感到抗力,但卻無法順利到達想去的位置,我的手是控制的媒介,接力合一,再透過腰胯的移動,達成破勢的效果。

2.9 心情放鬆:心理的緊張會造成前面提及的無法放鬆,但對練的過程中要一次次的去找正確的要領,感受對方的力量,控制,應付變化,心理強化,不被外物所影響,維持心理的放鬆,才能掌握到練習的要點。引用鹽田剛三老師的話:「有了柔和之心,就不會把傷害對方當成最終目的,而能順利完成技法,並以互助協作的人格為目標。以人格圓滿為目標,才是修習武道的人應有的狀態,而且就本身來說,這是彌足珍貴的。合氣道不追求比賽的勝負,其理想狀態是在追求絕對性的態度。不用說,不要忽視將對方控制,且必須向超越性的強壯求道不可。這一點,和前面的柔和之心,是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練習的同伴間,創造出一種技法,共同互求正確性,並注意只有正確的修煉,才有強壯,這是練習合氣道的訣竅。」

結語:這兩天的很多動作都是入門就在學的,之所以是基礎,因為跟其後都是在這個基礎下發展的,而感謝老師對於動作的示範,並且不斷的在對練時下來指導。正確的動作是訓練旳唯一目標,神技並不神奇,而是正確的累積而成,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參加這樣的講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廢人分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