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套路」
在練拳的過程中,傳統國術有套路,套路是一個模組;透過散招的組合方便教學,因為單純只靠文字技術,又或者是圖畫(而且傳統武術的圖畫真的很難看),肯定無法完全表達,而只用散招教學,也不容易串起記憶,於是有了套路的產生,做為傳武教學用的備忘錄跟教材。
的確,只練套路,不明其中套路中的招式邏輯,的確對於對抗反應沒有幫助,但便於記憶,透過套路,當老師的可以從中拆出單招跟組合技,來教學生正確反應,因此正常的教學邏輯是教單招,串套路,套路中拆出模組教學實練,但最後變成只練套路,這就可惜了,自己也曾經是單純用套路作為技藝進步的表徵,但後來發現套路只是不同組合,沒有最佳最好的,只有自己最熟練的。
「千招練不如一招會」
這句會出現就是對於套路的反思,我練了那麼多套路,不如只練一招,那為何要有套路,我練一招不就好了嗎?在傳武的學習中,聽過不少關於一招的事蹟,郭雲深/尚云祥老師的崩拳打天下,又或者是八極門的李書文祖師的猛虎硬爬山,都在印証這句話。
但其實練套路是在練對這門武術的邏輯外,另一個是找出覺得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因為人之間有差異,自然會有多元的招式,多元的招式哪些適合自己,就要靠著自己的生理條件,同時要參考對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多擇,透過練習跟對作經驗找出自己習慣的幾種模式;作戰不會只有一種方式,對打當然要有多重快速,適合當下的方法;過去的一招的故事,通常就只有講到他們對這招的熟悉跟威力,但其實細想,難道對方不論是誰這些大師都只用了這一招,前面的開門呢?對方當時的反應呢?研究過往的故事要有這些的好奇就會發現,有時太急著把結論下在我練一招就夠了,但在實際上運用卻常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把局勢變到自己方便出招的時機,上場肯定手足無措,因此也不用急著否認套路的價值;也不用因為單練一招卻又用不出來就否定自家武術。
而如何克服這些,我覺得就是練完後的實作,門內有一句話「每得藝,必試敵」;手法如何使用,對方如何應對,從約定的餵招,再來是開放程度的調整,熟悉自己所學,找出適合的方式,武術跟很多技術一樣,做中學,先做,當年跟學完七手的我,找了學習詠春的學長對練,被打的滿頭包,但就會檢討自己的手法哪裡有問題,再去找門內的師兄弟對練時,就會問出具體的問題,就會練出自己的應對模式,就是練,然後做,修正優化,再去做;這個時候就會發現熟練單招跟學套路是有相輔相成,而不是兩元對立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廢人分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