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沒來,主持人只好自己上場,一場硬著頭皮,混著相聲跟脫口秀的餐廳秀,就此開幕
 

「各位觀眾,歡迎光臨華都西餐廳」
 
最近「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將再度上台演出,這倒真的讓我想起多年前的這個舞台劇/相聲的啟蒙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多年之後再度重聽,有些新的感想,有了點歲月跟年紀,對於裡面描述的情景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趁此來寫一下我看過的舞台劇心得,第一篇就從這裡開始吧。
 
序幕:華都西餐廳
 
「有三隻毛毛蟲,排成一列」
一對餐廳秀主持人登台,插科打諢的態度開場,跟台下的觀眾講著今天的節目有多精采,同時跟觀眾們提到後續請來的相聲大師,即將帶來更精采的演出,在一陣鼓掌之後,登台亮相的是。。。誰都沒有
 
「稿紙拿出來,衣服穿上。」「現在幾點?還早呢!」
大師落空,主持人焦急不己,一到後台,什麼都沒有,只有稿紙跟服裝;節目不能就這麼開天窗,那怎麼辦?於是,主持人換上服裝,頂替大師的戲碼就此開演!但稿紙上寫的東西一點都看不懂,又不熟,於是主持人出盡渾身解數,硬是湊了不同的段子,一定要把這個晚上撐過去!
 
第一幕:台北之戀 (台北,1985)
 
「我本來以為我是被夾在幸福與痛苦之中,想不到我是被排除在幸福和痛苦之外;雖然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取得,付出的代價就是一種收穫,我寧可斷也不可亂,我要跟你一刀兩斷!」
 
現代人談戀愛不再是長長久久,新型態的戀愛來去匆匆,美麗的邂逅,卻在一客牛排跟咖啡間就結束了一場戀情;下午一通打錯的電話,開啟了一對男女的相識,在茫茫人海的西門町,男人一眼就認出了那個特別的她,但當再度回憶起她的特色時,卻只剩下那對會說話的眼睛。
想忘記,就到記憶最深的地方,然後再追求新的戀情,進入下一個輪迴,「在那時候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我見過她!」前世,今世的一再輪迴,看起來很浪漫,講起來卻很好笑,當戀情結束,男女就消失在人群中,不再相見。
 
第二幕:電視與我(台北,1963)
當時很難想像,但上一代人對於科技進步的感受想必一定比我們這代深;電視現在是家家一台,但在1960那年代,有電視是個讓人羨慕的;
 
「唱完了國歌,拉上小門,套上小布套,大同寶寶擺好,我們又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帶了兩個朋友,兩個變成四個,四個變成八個,電視的魅力無人可擋;在那個年代,娛樂相目極少,而電視機帶來的歡愉,讓人著迷。於是,從私人的小聚會,變成了全村人的熱點,連小販都不忘藉此前來賺點錢,一時間,人聲鼎沸,看似滑䅲的場面是當年寫真的現實。而到了現代,也許,電視就變成了網路,君不見現在那麼多網路成癮的,就是當年為了電視機瘋狂的另一種翻版。
 
第三幕:防空記(重慶,1943)
 
「梅花三弄,砂鍋『芋』頭,北平烤『芽』,紅燒乳『竹』」
 
再往前走,離開太平盛世,來到戰亂中國(1937~1945),八年抗戰的後線,過著不知何時結束的戰亂,還有隨時而來的空襲警報;當時不知明日在哪,於是過一天是一天,每當空襲到來,只能衝進防口洞等待空襲結束;但即使如此,也要苦中作樂,於是在防口洞拿出了多年藏酒,不論對方講了什麼都喝上一杯;未來是混沌不明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死前至少醉一回。
 
第四幕:記性與忘性(丠平,1925)
 
「記性好的,活的一定痛苦。」
 
民國剛建立不久,歷史的傷痕還未完全復合;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活的比較開心?有人對過去的歷史的體驗記憶猶新,卻無法忘記國破家忘的景像,這些深刻的記憶帶來的是活著是偶爾隱隱作痛的傷口,要慶幸自己是時代的見證者?還是要羨慕那些能忘記這一切活的開心的人們?
 
第五幕:出殯與溜鳥(北平,1900)
 
「這半邊哭,那半邊笑吧。」
清廷將亡,民國要起(1912),在歷經戰亂的中國,再來還有大天災,直隷大地震,看到的景像是破敗的,所有的一切在那場大災難之後,似乎在預言一個時代的結束,在最後的台詞中,看到的是一幕幕以曾相似的景像,伴隨著破壁殘垣,個人也逐漸的消失在這個洪流之中
 
多年以前第一次聴這個作品時,只覺得很有趣,但不知道其實整體的設計;而這一步步從現伐回推的故事,在笑聲中有前人的淚水,滑䅲中有悲傷的場景
 
「你知道人為什麼會笑嗎?因為人會笑的事,一定是有人被傷害人,所以才會覺得好笑,所以我才不會笑。」
 
第一幕台北之戀故事中的女主角,用一種超脫的語氣描述說為什麼她不會笑,而卻也呼應了這場戲,每場戲都有一個受害的背景,而各故事裡的角色都用了自己的方式來調劑,聽在觀眾耳裡好笑,正因為是用他們受傷害後的故事體驗,在編劇的包裝下,把當時的悲劇變成了喜劇,也看到當年可以因為電視而連結的可愛人們,以及各時代的歷史足跡,不知會不會有一天,我們這時代的悲劇也變成了下一代的喜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全站熱搜

    廢人分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